四姑娘山是四川省乃至全国高海拔山地中,亚高山和高山植被保存相对完好的少数地区之一,尤其是以壳斗科植物为代表的高山硬叶常绿阔叶林,以柏科树木为主的古柏林,以松科为主形成的的暗针叶林和亚高山常绿与落叶针叶混交林,以及分别以杨柳科、桦木科和胡颓子科植物为代表构成的沟谷森林群落等最为典型。

y7.jpg

 

1.植物区系特征简析

       尽管高程所限,四姑娘山缺乏中、低海拔地带和相应的植物种类,但在景区及其周边区域分布的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仍是较高的。据初步调查和资料统计表明,以四姑娘山为主体的小金县约有高等植物123科、536属、2020种,虽比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植物总种数少,但仅在景区核心区域“三沟一山”的海拔2700~6250m范围内就分布有2000种以上,这在省内和国内的同类和同海拔山地中是很有特色的。松柏类植物在本区域内的种类较多,并以其为优势种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亚高山针叶林群落,例如冷杉属的冷杉,云杉属的麦吊杉、紫果云杉、鳞皮云杉,落叶松属的四川红杉,圆柏属的方枝柏、香柏等。被子植物中,在四姑娘山地区分布有10种以上的大属如马先篙属、风毛菊属、龙胆属、报春花属、杜鹃花属、虎耳草属、铁线莲属、紫菀属、蓼属等。这不仅反映出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带有很强的温带和寒温带特性,而且表明该地区的植被具有从我国横断山区亚热带森林植被向青藏高原植被过渡的显著特征,并与青藏高原东部多数亚高山和高山植被在植物区系方面更趋近似。同时,古老、特有植物的大量存在既是该地区植物区系比较复杂和具有突出特点的表现,也证明了该地区植被及植物类群保存相对完好。分布于四姑娘山的古老、特有植物类群和单型属、少型属如瓶尔小草属、独叶草属、铁筷子属、黄三七属、桃儿七属、八角莲属,五福花属、羌活属、马蹄芹属、岩匙属、冯尿泡属、细穗玄属、川木香属、延龄草属、杜鹃兰属、白岌属、天麻属、舌唇兰属、凹舌兰属、筒距兰属、无柱兰属等。

       在本区已知的123科536属中,世界广布属51属,占全国世界分布属数的50%,其中蓼属、毛茛属、老鹳草属、龙胆属、千里光属、紫菀属、苔草属等,是川西及川西北亚高山和高山草甸的优势草本植物。热带分布属104属,为全国热带分布属的8.43%,占四姑娘山植物总属数的22. 60%;其中多数分布于其周边海拔2500二以下区域,并且这些属中分布在此地的种类与分布在热带地区的种类绝不相同,例如豆瓣绿属、金粟兰属、榕属、糯米团属、桑寄生属似、栗寄生属、槲寄生属、马兜铃属、蛇菰属、牛膝属、紫茉莉属、马齿芡属、木防己属、南五昧子属、木姜子属、大戟属、秋海棠属、菟丝子属、白前属、虾脊兰属、石斛属等,它们应属第三纪古植被和古植物区系残遗成分的衍生类群。四姑娘山植物区系中的温带分布属最为丰富,达378属,占本区总属数的54. 52%,占全国温带分布属的33. 30%;其中北温带分布型、东亚分布型和旧世界温带分布型分别有139属、62属和48属,分别占全国同类分布型的46. 96% ,20. 81%和30. 57%,而且地中海一中亚一西亚成分、中亚成分和东亚(东喜马拉雅一日本)成分占总属数的比例明显比东面一山之隔的卧龙自然保护区高.并存在较大差别,说明本地区所具有的“中国一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特征更显著;加之一些典型的“中国一日本区系’,成分如旌节花科、粗榧科、连香树科等在本地区渐少乃至消失的现象,也印证了上述论点。虽然第四纪冰川曾在我国广泛发育,而且四姑娘山的古植物区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影响,但仍有12个中国特有属至今分布于这个地区,占全国特有属的6.12%、占全区总属数的2. 89%,苹果属中以小金为分布中心并以“小金”命名的“小金海棠”是其特有种。这些古老特有植物得以在此保存的原因无疑与该地区复杂多样的地形条件密切相关。

 

2.植被类型及其垂直分布

       四姑娘山复杂多祥的自然条件为不同植物群落及其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分化提供了比较多样化的生态地理环境,进而组合成为多种类型的自然植被。按照我国通用的植被分类系统和分类单位,可将四姑娘山的自然植被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灌草丛)、草甸、高山稀疏植被等5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2个群系组或群系。针叶林包括寒温性落叶针叶林中的四川红衫林和常绿类型中的冷杉一麦吊杉林、冷杉一紫果云杉林、方枝柏林等4个群系;阔叶林中的落叶类型如红桦林、白桦林、川杨林、沙棘林、皂柳林等5个群系,硬叶常绿阔叶类型则仅划分出川滇高山栎林1个群系;灌丛(灌草丛)包括香柏灌丛、亮叶杜鹃—金露梅灌丛、亮叶杜鹃一凹叶瑞香灌丛这类常绿革叶类型和锥花小檗一细梗蔷薇灌丛、乌饭柳一沙棘一忍冬灌丛这类高寒落叶阔叶类型,计有5个群系;草甸包括杂类草草甸中的珠芽蓼草甸、圆穗蓼草甸、黄芪一金莲花一委陵菜草甸和苔草一蒿草草甸及禾草草甸5个群系;高山稀疏植被在此地至少包含2个群系;此外,景区内还见有具草丘、草埂等沼泽特征的湿地类型,但因其发育不充分而未列为单独植被类型(见附图1四姑娘山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图)。

       如上所述,鉴于四姑娘山景区缺乏中、低海拔地带,故其植被垂直带谱并不完整,只具有亚高山以上的垂直分布类型(图3)。不过由于光照、热量、水分和风力等地理环境因素在山地东一南坡向和西一北坡向上分配不一致,导致阳山和阴山的植被在具体类型、群落外貌及其分布海拔高度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现象在四姑娘山的植被垂直带谱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总的说来,落叶阔叶林的群落分布范围都较狭小,一般分布在海拔3400m以下的阴山或沟谷地段,而硬叶常绿阔叶林则通常分布于海拔3500~3800m的阳坡中上段;寒温性常绿针叶林在该地区仍是以亚高山针叶林(又称为暗针叶林)的形式分布于海拔3900m以下的阴坡地段或阳面的山谷冲口之局部以及山间宽谷地带,在阳坡上偶有个别植株零星散布;此地的寒温性落叶针叶林分布区域略高于暗针叶林,一般在海拔3400~4000m,局部可上升到海拔4200 m位置,在中下段往往与冷衫、云杉林构成常绿、落叶针叶混交林;常绿革叶灌丛多分布于林线上缘的海拔3700~4000m地段并与针叶林分布带有所渗透,成为森林群落中的灌木层成分;而高寒性落叶阔叶灌丛的生态宽度更大一些,且多在针叶林中的大片迹地和林窗空地上形成群落;典型草甸在四姑娘山区并不广泛,只在一些相对低矮、宽敞的山头或森林迹地、宽谷腹地有所发育;高寒草甸遍布本区所有山体的高寒灌丛上部,可从海拔4200m延展至4600 m以上;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在四姑娘山地区众多海拔5000m以上的极高山上段均普遍存在。可见,四姑娘山植被是以多样化的高山类型及其组合为特点的。

 

 

3.重要野生花卉资源概述

       四姑娘山的野生花卉资源丰富,不仅有相当一部分高山峡谷的区域性种类,更分布着很多我国西部高山和高原地区特有的成分。在这当中,既有被全世界赞誉为‘中国高山、高原三大名花”的杜鹃花、报春花和龙胆花,又有以喜马拉雅山地区为现代分布中心的、种类繁多的马先蒿属植物,还有诸如绿绒蒿、圆穗蓼、珠芽蓼、黄芩、毛茛、金莲花、银莲花、梅花草、老鹳草、糙苏、柳叶菜、狼毒、紫菀、火绒草、香青、蒲公英、风毛菊等五彩缤纷的典型亚高山和高山草甸成分,以及极其高贵的众多兰科植物。木本花卉方面,除杜鹃花外尚有凹叶瑞香、高丛珍珠梅、多种蔷薇、多种悬钩子、多种绣线菊和多种绣球等等。就各类野生花卉在四姑娘山景区核心地带的分布状况而言,几条山沟和不同海拔高度又各具特色。

(1)双桥沟的分布情况

       沟口至五色山庄一段(海拔3000~3500m)主要分布有高丛珍珠梅、云南金莲花、毛茛状金莲花、蕊瓣唐松草、银叶委陵菜和东方草莓等,林中及林缘偶尔能看到2—3种杓兰、川赤芍、秀丽梅和凹叶瑞香;海拔3500~3700m的林下和灌丛中有栎叶杜鹃、桃儿七、多种蔷薇、马先蒿、老鹳草和大花糙苏。特别是开粉红至紫红色花的柳兰在该地带成片生长.地群众称为“艳山红”,开花时节景象蔚为壮观;海拔3700m以上的野生花卉在整个景区内都大体一致,常见的是圆穗蓼、珠芽蓼、银莲花、报春花、龙胆、梅花草、紫菀、风毛菊、火绒草、红景天等;多数杜鹃花在此沟中主要分布于两侧山坡的中上部。

(2)在长坪沟的分布情况

       从沟口至枯树滩一段(海拔3200~3500m)可以看到绢毛蔷薇、栎叶杜鹃、肾叶金腰、玄参和凹叶瑞香;从枯树滩至木骡子一段(海拔3500~3700m)分布有亮叶杜鹃、褐毛杜鹃、鹿耳韭、鹿药、假百合、乌头和细梗蔷薇等;而木骡子至水大坝(海拔3800m)一段的草本野生花卉异常丰富,如多种报春花、多种龙胆、獐牙菜、喉毛花、多种马先蒿、多种虎耳草、云生毛茛、黄花水毛茛、刺参、白花刺参、高山紫菀、杓兰等,是全景区野生花卉种类最多的地段之一。

(3)锅庄坪一海子沟的野生花卉

       从四姑娘山镇至大锅庄坪草甸一线(海拔3100~3500m)是野生花木相当繁多的区域,主要种类有问客杜鹃、麻花杜鹃、锈红杜鹃、光亮杜鹃、多种马先蒿、多种龙胆、狼毒、鹅绒委陵菜、梅花草、凹叶瑞香、湿生扁蕾、香青、火绒草、匍匐枸子、无柱兰、筒距兰等,从大锅庄至老牛园子地段(海拔3500~3700m),由于旅游线路是沿阳坡延伸的,所见野生花卉种类不多,如蒲公英、假百合、委陵菜、香柏是匍匐生长的常绿灌木,常集中生物于大树基部或林间空地圈围成团,极具观赏价值;从老牛园子纵贯大海子侧坡直到花海子腹心(海拔3700~3850m),分布着许多十分美丽的野生花卉,例如雪山报春、天山报春、钟花报春、全缘绿绒蒿、黄花绿绒蒿、密毛紫菀、高山紫菀、华丽龙胆、高山龙胆、皱褶马先蒿、轮叶马先蒿等,成为观赏高山野生花卉的理想地方。